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李鸿章洋务思想
作者:郑秀芝  年份:1997-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有之奇业。 第二部分:李鸿章洋务思想在外交方面体现为“外须和戎”,具有极强的两重性。 第三部分:李鸿章内政策略“内须变法”励精图志,以图自强,但却难遂人愿。 第四部分:李鸿章洋务思想的总体评价,力求中肯。
李鸿章治理直隶省务研究
作者:戴仕军  年份:2004-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李鸿章 治河 赈灾 练军 整顿芦盐 
描述: 第二章 河务治理 由于直隶河务废弛已久,李鸿章督直后,为直隶设计了一个治理全省河务的蓝图,并兴起一个治理河务的高潮,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直隶水旱灾患。但由于资金、吏治以及治河方法上的原因,李鸿章并不能根本上改变直隶水患频繁的局面。 第三章 赈灾 直隶灾害频仍,破坏性强,李鸿章利用各种赈灾措施赈灾,直隶地区社会整体比较稳定,而赈灾款粮的筹集,体现了李鸿章等督抚对地方财政控制权力的增大。 第四章 练军建设 李鸿章在继承曾国藩练军方法的同时,根据海防边防的需要,变通具体练章,逐添直隶练军,并加强近代练军的近代化建设。但李鸿章并不完全依赖练军,练军的职责也不完全体现在军事行动上。 第五章 芦盐整治 李鸿章例掌长芦盐政,...
李鸿章教育思想研究:在“传统”与“变革”中抉择
作者:李顺光  年份:2009-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传统教育 传统 变革 中学 西学 
描述:之一的李鸿章同样面临着在“传统”与“变革”中如何抉择的世纪难题。列强的坚船利炮迫使他不得不在被动的形势下选择以“洋务运动”作为力挽狂澜的治国良策。由于办洋务需要新型的实用人才,李鸿章“变革”思想以及自强之路最终落脚于教育;而封建传统教育制度的“传统”——科举制仍在散发其钳制新型人才培育的余晖,李鸿章又不得不在“中学”与“西学”中变通,在“做事”与“做官”中发展自己、认识世界,最终实现从“华夷”的静态观到“师夷”主动认识观的嬗变。 李鸿章在督办洋务期间,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及观点;而每一种教育思想主张又何尝不是在与西方列强的侵压与顽固守旧势力的斗争中产生,在维护“中学”传统文明与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冲突中诞生的。他用“取彼之长,益我之短,择善而从”的“体用观”总领洋务教育事业:为提升军事力...
李鸿章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
作者:王芳  年份:2010-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李鸿章 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 
描述:艰难的历史使命。 晚清之际,中国传统教育开始变得空疏无用,无论是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各级各类的学校都成了科举制的附庸。学校教育丧失了独立性,从教学内容到学生的考课,都以科举入仕为宗旨。由封建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一心钻研八股文,对八股之外的世界一无所知。随着洋务运动的启动,以奕、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与西方列强日益接触频繁。他们意识到中国的科技、军事、教育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他们亲眼目睹了西方教育下的人才辈出,于是便产生了强烈的变革意识。他们冲破重重阻力,对传统封建教育加以变革,拉开了洋务教育的帷幕。 作为洋务派的首领及中坚力量,李鸿章在教育领域提出了一些先进的教育主张,并身体力行地去办教育。例如,他主张改革传统的科举取士制度,试图建立新的教育体制;积极倡导...
李鸿章政治思想研究
作者:萧传林  年份:1990-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思想,指出李鸿章以宗法手段来 恢复和维护当时的统治,并为办洋务服务。同时还特别论述了李 鸿章的宗法思想的重要内容一一“家国一理论”。他希望士人齐 家治国。 第四部分论述李鸿章的治国思想。从上而论,他希望皇帝行 善政、德政,以善治天下;从下而论,他希望人臣尽孝,而后尽 忠,以孝治天下。 第五部分论述李鸿章的大变局观、指出他根据千古未有之变 局而提出“内须变法”的思想,而且他言变的内容由浅入深,进 入政治局面。 结语部分指出他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以及他的思想约矛 盾复杂性,并指出他的影响。
李鸿章护侨思想研究
作者:金蓓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晚清 李鸿章 护侨思想 
描述:内却影响全局的人物与华侨关系的研究很不充分。其实李鸿章是属于较早关注到华侨问题的一批官员之一,他对华侨问题的认识随着时势的变化不断深入,并最终形成自己系统的独具特色的护侨思想。他在护侨实践中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是在与秘鲁签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保全了在秘华工的部分权益,其后一系列作为使得一批海外领事馆纷纷建成,使臣也被作为清政府的代表被派驻出去,开启了近代意义上的保护华侨的历史。这些都与他的护侨思想是分不开的。究竟他有哪些护侨作为?这些又是在怎样的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他的这种思想是怎样产生发展的?有哪些内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是很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而现今华侨遍及世界各地,他们在国外从事各个行业,有的甚至成为商界精英或参与到所在国的政治领域,他们代表着十几亿中国人的形象,在国外广泛弘扬中国的文化,也积极支持祖国的...
李鸿章形象研究
作者:高波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李鸿章 李鸿章形象 历史人物评价 
描述:但与朝廷和清流派不同,他们着重肯定李鸿章所办洋务的功绩。维新派虽然对李鸿章颇有微词,但基本肯定了李鸿章是个正面人物。革命派全面否定李鸿章,认为他是“汉奸”。民国遗民型学者延续了鉴戒史学对李鸿章的评价,认为他是个“忠臣”。近代化论者坚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事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而与此观点相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却抨击李鸿章是“万恶的民贼”、“反革命的魁首”、“满洲人的奴才”、“永远的投降派”。1949年以后马克思主义学者支配史坛,李鸿章成为“卖国贼”,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李鸿章形象被重塑,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的第一人”。从清末、民国到新中国,李鸿章形象的变化很大。笔者认为影响李鸿章形象的因素有三个,政治因素、价值观变化和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变化,并逐一进行了较深刻地分析。结语探讨了李鸿章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重新的认识,并对人物评价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李鸿章对越南问题的认识与策略研究(1881-1886)
作者:王志强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李鸿章 越南问题 中越关系 法国 宗藩关系 
描述:鸿章与越南问题这一新的视角,通过其对越南问题的认识与策略及其外交实践,分析其在处理越南问题过程中的角色问题,进而对中越宗藩关系的终结问题提出新的解释,使该研究能对李鸿章及此一时期中越关系史乃至晚清外交史的研究有所裨益。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加上前言和结论共有七个部分。前言主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创新与不足、基本文献及相关概念界定等问题。第一章论述了越南问题的缘起与清政府的早期应对。中越宗藩关系因法国殖民势力介入越南事务受到冲击,随着法国越南政策的逐渐强硬,越南问题引起清政府的重视,并成为中法交涉的焦点问题。第二章论述了李鸿章对越南问题的早期介入与认识。李鸿章从1881年底受清政府之命开始介入并主导越南问题,随即授命其掌控的轮船招商局借在越南运粮之便秘密探测越南现地实情及法国军情。依据从轮船招商局探测的信息,李鸿章对越南当局首鼠两端的行为有所认识,并对越南的军事实力及刘永福等方面有所了解,越南并不乐观的现状为李鸿章在越南问题上的消极应对埋下隐患。第三章论述了李鸿章与越南政府联合解决越南问题的努力与失败。本章主要围绕1883年越南遣使事件展开论述。李鸿章在此次遣使事件中起到重要作用。首先,遣使前,通过与越南的秘密接触,李鸿章对越南欲借世界公论来摆脱其国家困境的诉求有所了解并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其次,因李宝谈判的需要,在李鸿章的变通下,遣使事件成为李鸿章与越南政府通过外交途径联合抗法的一次尝试;再次,外交努力失败后,李鸿章采取了“固防观变”的军事策略,越南遣使请求清朝军事援助的计划落空,越都顺化的沦陷使越南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基本宣告了此次遣使的失败。这一事件揭示了中法战争前夕中越宗藩关系新的变化,从而表明中越宗藩关系的终结并不仅仅有赖于法国侵略势力的外来冲击,同时也有来自宗藩关系内部中心与周边亦即中越双方的内在需求与动因。而该事件的失败则宣告了中越宗藩关系事实上的终结。第四章论述了李鸿章在中法战争前后与法国有关越南问题的交涉。1883年越南遣使事件失败后,越南沦为法国的保护国,中越关系为中法关系所取代。此后,李鸿章有关越南问题的处理主要体现在李鸿章与脱利古、福禄诺、巴德诺及戈可当等法国使节的外交交涉上。通过对李鸿章与法国使节有关越南问题的交涉的史实的重新检视,可以得出如下三点认识:一是李鸿章在越南问题上虽然主张中国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但在同法国使节交涉与谈判的过程中,越南的宗主权问题无疑是谈判的重点与难点;二是李鸿章在处理越南问题过程中的角色与地位有变化;三是中越宗藩关系的终结具有长期性。第五章论述了李鸿章处理越南问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主要从朝鲜、驻外公使与清流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且学界关注较少的问题展开论述的。结论主要有三点:一是依据前文总结李鸿章对越南问题的认识与策略选择;二是李鸿章在处理越南问题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决策者职权不足,执行者分量过重;三是对中越宗藩关系终结的双重解读,即从事实和法律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李鸿章家教刍论
作者:吴建章  年份:2010-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李鸿章 教育 家庭教育 现代意义 
描述:人物,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而且他的家教思想与实践具有中西融合、与时俱进的特色,是我们研究近代中国的家庭教育时不可忽视的一块领地,对其家庭教育进行研究,既是对李鸿章教育思想研究的深化,也是对传统中国家庭教育研究的丰富。 由此本文第二部分从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视角考查李鸿章生平事业,揭示其作为军政重臣、外交干材和儒学文人在政治、外交、教育上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践贡献。他读书致仕,抱负宏大,积极开展洋务运动以图自强;他求实务新,忍辱负重,尽力与西方保持友好;他虚心向学,重视育才,为培养新式人才呕心沥血。这些强有力的说明了李鸿章堪称时代骄子。 作为时代骄子,他的远大眼界和卓越智慧也深刻地影响到他的家庭教育。他坚守传统,以身作则,为子女做出榜样;他好学不倦,书香传家,影响子女刻苦读书和钻研学问;...
李鸿章实业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高职教育的启示
作者:林红英  年份:2009-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李鸿章 实业教育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 
描述:现代性的个性特点。在思想内容方面主要论述了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目标、讲求实效的教育体制、“西主中辅”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严格奖惩的教育管理、“土洋结合”的师资队伍。分五个部分评述李鸿章实业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冲击了封建科举制度,促使了新型学制的建立,培养出了近代第一批科技人才,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后就其思想中的闪光点对当前高职教育的启示作了探索: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经济发展需要,科学设置课程内容;适应培养人才需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结论认为李鸿章实业教育思想打破了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藩篱,体现了开创意义和进步性,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乃至中国近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当前高职教育有借鉴作用。